二本三集的芥子园范增书画价值传的价值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芥子园画传》的版本及流传
2006年第6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古籍彩色印本按照印刷的版次和版数,大致可以分为下列数种。(一)一版多色本,即同一版片在不同位置刷上不同颜色,一次印在同一页上。例如印于1600年前后的《花史》,据郑振铎先生的考证“是用几种颜色涂在一块雕版上,如用红色涂在花上,绿色涂在叶上,棕色黄色涂在树干上,然后覆上纸张印刷出来”。(二)一版多次本,即同一版片在不同位置刷上不同颜色,多次印在同一页上。例如元刻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按照昌彼得先生的目鉴,即为“实系一片而先墨后朱分两次印成”。(三)多版套印本,即把版面不同颜色的文字,各雕为一版,分色分版套印在同一页上。例如闵刻本。(四)?版套印本,即把版面不同的颜色部分,雕成一块块的小版,依次逐色套印,拼砌嵌合,有如??。① 中国论文网 /5/view-1236382.htm  在这些彩色印本中,?版套印本是中国彩色印刷技术发展到最完善阶段的产物。在这项技术出现以前,插图多用黑色线条勾勒轮廓,而“?版”的特点是没有黑色轮廓线条,用木版直接印出各种颜色图形,每色的深浅有差别。②这种印刷技术使我国彩色版画的印刷达到了高峰。本文所介绍的《芥子园画传》就是最值得注意的?版套印本之一。      一、《芥子园画传》的初版      在?版套印本历史中,除《十竹斋书画谱》之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包含内容最丰富的就是清初的《芥子园画传》了。《芥子园画传》又名《笠翁画传》,刊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③由于流传时间长,翻刻临摹的次数多,使我们今天看到的《芥子园画传》已失去了初版的真貌。《芥子园画传》初版共三集,我曾在国家图书馆见过《芥子园画传》二、三集的初版,在上海图书馆见过初集的初版,与现在普遍发行的版本相比较,差距很大。本文是首次完整地介绍《芥子园画传》初版的情况,如此执着于初版的原因,并不是追求物以稀为贵的尚古主义,因为如果不是初版,《芥子园画传》的伟大成就无法鉴赏。下面就我所见到的《芥子园画传》初集、二集、三集的初版依次叙录并给出评述。   有关《芥子园画传》初集初版的体裁简介如下。凡五卷,五册,白口四周单边,版心高23.6cm,半页宽1 4.4cm,单边框,版心上方有鱼尾。第一册卷一卷首有李渔序,五行,十二字,十三页。“康熙十有八年岁次已未长至后三日湖上笠翁李渔题于吴山之层园”署名之后,有二印。接着是“青在堂画学浅说”,四十一页,有文无图,九行,二十字;第二册卷二,“树谱”四十一页;第三册卷三,“山石谱”,四十五页;卷四第四册,“人物屋宇谱”四十七页;第五册卷五,“摹仿诸家画谱”,四十一页。卷二、三、四多为单色水墨,卷五用棕、蓝、绿、黄、红、五色套印,后有武林陈扶摇跋语,现藏上海图书馆。《芥子园画传》初集的后版常被误作初版,而《二集》、《三集》就没有出现过这种现象。是因为现存《初集》初版很少,如果不是有幸能见到的人,否则很难分辨出两种版本间的差异。   《芥子园画传二集》分梅、兰、竹、菊谱四册,版心高22.4 cm,半页宽14.2 cm,单边框,版心上方无鱼尾。《芥子园画传二集梅谱》,内容包括梅谱序,半页六行十四字,下有两枚朱文方印,后有康熙辛巳菊日雄州余椿题于秦淮书舍字,下有二白文方印。上册内容依次为画梅浅说、画梅起手画梗式、画梗生枝式、枝梗留花式、老杆生枝留花式、画根式、花须蕊蒂式、画花生枝点芽式、花萼生枝点芽式、全干生枝添花式、全树式,下册共二十幅图,全书共计四十八页。用绿、黄、棕、红、兰五色套印。   《芥子园画传二集兰谱》,前有新安吴世宇序,行书体,朱文方印。四行九字五页。王概书画传合编序,行书体,四行九字共十二页,后有康熙辛已岁文芥子园画传仲秋望日,湖村王概手题字,后钤有王安节、王概两白文方印。兰竹谱序六行十六字两页。后有康熙壬戌中秋前二日钱塘诸升,题于山之烟霞精舍字,后白文两方。下册初始王蓍做序,中有图十六幅,书后有王臬的跋语,全书共六十六页,用绿、棕、黄、红四色套印。   《芥子园画传二集竹谱》,上册内容依次为画竹浅说十三则、画竹起手发竿点节式九则、发竿式五则、生枝式六则、发竿生枝式四则、布仰叶式八则、布偃叶式六则、布叶式三则、结顶式三则、垂稍式一则、横稍式一则、出稍式两则、安根式三则;下册前有王蓍的序,隶书体,图谱共二十四幅。用蓝、黄、红三色套印,全书共四十九页。   《芥子园画传二集菊谱》,上册内容为画菊浅说十二则,画菊起手平顶长瓣花五则,高顶攒瓣花六则,攒顶尖瓣花五则、抱心尖瓣花五则、层顶亚瓣花四则、攒心细瓣花五则、点墨叶式十二则、勾勒叶式四则、花头生枝点叶勾筋式四则、勾勒花头枝叶式十一则,画法为白描勾勒;下册王蓍做序,二十幅图,全书共计四十二页。《芥子园画传》二集四册,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芥子园画传三集》与前两集装裱方式不同,前两集都是线装,而此集采用的是蝴蝶装。版心高23 cm,半页宽14.4cm,版心中间无鱼尾,共两册。此谱经郑振铎先生收藏,前有郑振铎手书藏书题跋,并钤有其印,经重新装裱之后,非常精美,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此谱分为草虫花卉谱与翎毛花卉谱,草本花卉图谱共二十幅。此谱编次条理清楚,多为白描,细线勾勒,有一两页花叶上有淡墨,造型逼真。全书共计39页。青在堂草虫花卉谱下册为成式四十帧,图40幅,用绿、棕、黄、蓝、红五色套印,一幅之中至少有两到三种颜色。画法大多属于工笔淡色花卉,只有水仙一图用没骨法,花瓣白描勾勒,花瓣尖处是印刷后手工填色。全书共计44页。   关于《芥子园画传》的作者王概三兄弟生平的概况,一直不详,没有详细的传记供我们参考。直到一九八三年,胡艺老先生在《艺苑》第四期的一篇文章中通过清初文人画家的一些诗文勾勒出了他们三兄弟的简貌。这为我们研究王概的身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此次我在北京图书馆又看到了王概的文集《山飞泉立堂文稿》,通过这部文集使我们对王概的生平、绘画美学思想有了更清晰的面貌。      二、《芥子园画传》后来的版本及流传      《芥子园画传》初集初版之后,在王概画传二集合编序言中写道:“今忽忽历三十余稔,翁既溘逝,芥子园业三易主,而是编遐迩争购如故。即芥子园如故,信哉画以人传,人传而地与俱传。且复宇内嗜者尽?首望问有二编与否。沈子因伯乃出其翁?藏?花绘虫鸟名隽诸作,束若牛腰,俾余暨宓草司直两弟经营临写。余叹其不掩鄙野姓字,尤缔交数十年来初终无间,各各发白齿落,相与重理旧绪有足多者,遂为编定。而仍标曰芥子园画传。”④这段文字反映了当时人们争相购买《芥子园画传》的情景,在初集出版之后,由于此书在当时很受欢迎,来购买的人都翘首企盼能有二三集出现,所以芥子园在康熙四十年又出版了二三集,此书编辑完之后,王氏三兄弟也都发白齿落了,可见所费心血之多。《芥子园画传》除了王伯敏所说的11种版本外,另外还有若干种,⑤各版本印数,不可胜数。诸多版本出现的原因是乾隆年间,芥子园甥馆出版社又向各地出让了版权,书店全部开版印刷,从此之后《芥子园画传》出现了很多翻刻本。比如金陵的文光堂、同文堂,金阊的文渊堂、书业堂,姑苏的经义堂、赵氏书业堂、三多斋等版本,就属于这种情况。⑥但具体是芥子园转让版权之日,还是某个时候集中出版,没有资料可以证明,而且版本的异同情况极为复杂&#年书商又把清代画家丁皋的《写真秘诀》杂凑《晚笑堂画传》等图谱编成人物集,假托为《芥子园画传》,第四集刊刻行世。光绪十三年(1887)时,由于原版翻刻的已经不清晰,而求购的人又很多,于是张熊(海上三任之一)的弟子巢?便临摹了前三集,但由于是石印本,颜色缺少变化。现在我们见到最多的《芥子园画传》全四集,是1960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的巢?临本的影印本。      三、《芥子园画传》的学术价值      《芥子园画传》在1689年出版之后,流传极广,版本甚多,后人给它以很高的评价。关于它的艺术成就,虽有多篇论文述及,但仍觉不够充分,我们认为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一)套印技法,芥子园从刻书的品种看与明代晚期十竹斋书画谱颇有渊源,与十竹斋一样采用了套印技术,特别是初集第五卷。虽然印刷的技巧已不能与十竹斋相比,但在经历了明清的战乱之后,李渔的芥子园显然意在复兴已经衰落的技术,到了二集出版时(康熙四十年),技艺已经大增,紧接着出版的第三集已成了清代彩印本的典范,标志着套印版画的又一次复兴。⑦(二)编辑体例,《芥子园画传》编辑体例完备,门类齐全。将插图和文字完美结合,不仅文字汇聚了古代画论技法的精华,插图也采用历代各家技法之长,而插图和文字的互动更加符合了读者的阅读方式,体现了编辑者的良苦用心。简言之,它汇聚了多种成就,美术史家王伯敏评价,“250年以来,在历代画谱中像《芥子园画传》那样产生巨大影响的画谱,史无前例”。⑧这也是对《芥子园画传》在中国画美术教育史上地位的高度评价。从1689年到现在,三百多年过去了,此书已得到了海内外美术史家高度的重视,在日本学术界曾有《芥子园画传月报》专刊对其进行研究。因此无论是对中国画的发展与传播,还是对中国套色印刷的发展来说,《芥子园画传》的贡献都是巨大的。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      ①⑦范景中《套印本和闵刻本及其》,新美术,2005年第4期。   ②钱存训《中国纸和文化印刷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③王概《芥子园画传》五卷五册,康熙十八年李渔刻套印本签条做此。   ④王概、王蓍、王臬《芥子园画传二集》八卷四册,康熙四十年芥子园甥馆刻套印本。   ⑤⑧王伯敏《中国版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⑥古原宏伸《芥子园画传初集解题》,《中国画论の研究》,中央公论美术出版,平成十五年。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芥子园画传之――青在堂画梅浅说(四) -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芥子园画传之――青在堂画梅浅说(四)
来源:用户
发表时间: 21:53:18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芥子园画传之――青在堂画梅浅说(四)&&
&&&&&&&&&&&&&&&&&&&&&&&&&&&&&&&&&&&&&&&&&&&&&&&&&&&&&&&&&&&&&&&&&&&&&&&&&&&&&&&&&&&&&&&&&&&&&&&&&&&&&&&&&&&&&&&&&&&&&&&&&&&&&&&&&&&&&&&&&&&&&&&&&&&&&&&&&& &画梅枝干诀
&[简体]:先把梅根分女字。大枝小梗节虚招。花头各样填虚处。淡墨行根焦墨梢。干少花头生干出。缺花枝上再添描。气条直上冲天长。切莫添花意自说。
&画梅四贵诀
&&[简体]:贵稀不贵繁。贵瘦不贵肥。贵老不贵嫩。贵含不贵开。
&画梅宜忌诀
&[简体]:写梅五要。发干在先。一要体古。二要干怪。粗细盘旋。三要枝清。最戒连绵。四要梢健。贵其遒坚。五要花奇。必须媚研。梅有所忌。起笔不颠。先辈定论。著花不粘。枯枝无眼。交枝无潜。树嫩多刺。枝空花攒。枝无鹿角。身无体端。蟠曲无情。花枝冗繁。嫩枝生藓。梢条一般。老不见古。嫩不见鲜。外不分明。内不显然。笔停竹节。助条上穿。气条生。蟹眼重联。枯生眼轻。体无女安。枝梢散乱。不抱体弯。风不落英。聚花如拳。花不具名。稀乱匀填。其病犯之。皆不足观。
画梅三十六病诀
&[简体]:枝成指捻。落笔再填。停笔作节。起笔不颠。枝无生意。枝无后先。枝老无刺。枝嫩刺连。落花多片。画月取圆。树老花繁。曲枝重叠。花无向背。枝无南北。雪花全露。参差积雪。写景无景。有烟有月。老干墨浓。新枝墨轻。过枝无花。枯枝无藓。挑处卷强。圈花太圆。阴阳不分。宾主无情。花大如桃。花小如李。叶条写花。当揠起蕊。树轻枝重。花并犯忌。阳花犯少。阴花过取。双花并生。二本并举。
相关信息 [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您当前的位置是:
芥子园画谱二集
古籍善本专场
编号:2346
估价:6,000-8,000
编号:2347
估价:6,000-8,000
编号:2348
估价:1,500-2,500
编号:2349
估价:4,000-6,000
6,000至8,000
09:30-- 18:00
上海四季酒店三楼宴会厅(上海市威海路500号)
拍卖会名称
拍卖会专场
上海四季酒店三楼宴会厅(上海市威海路500号)
白纸衬订 四册 署年:民国间五色套板本 说明:本书第二集为有正书局依康熙原本而印。由于太平洋战争,本集意外损失,存世略希。本集梅兰竹菊,色彩淡雅,耐人观赏。 29×17.6cm
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于1992年8月创建成立,是中国国内首家专业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其创办宗旨在于弘扬...…[]
联系电话:021-联系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593号1号楼3楼所属地区:上海拍卖品:
估价RMB 2,000--3,000
估价RMB 300,000--300,000
成交价RMB 5,520
估价RMB 12,000--20,000
估价RMB 3,000--3,000
估价RMB 8,000--9,000
估价RMB 12,000--15,000
估价RMB 8,000--8,000
估价RMB 12,000--12,000
估价RMB 1,000,000--1,000,000
估价RMB 20,000--30,000
估价RMB 30,000--50,000
估价RMB 18,000,000--18,000,000
估价RMB 3,000--5,000
估价RMB 8,000--11,900
估价RMB 4,000--4,000
成交价RMB 4,600
成交价RMB 10,350
估价RMB 3,000,000--3,000,000
估价RMB 600,000--600,000
估价RMB 500,000--500,000
估价RMB 1,300,000--1,300,000
估价RMB 10,000,000--10,000,000
估价RMB 1,110,000--1,110,000
估价RMB 900,000--900,000
估价RMB 1,200,000--1,200,000
估价RMB 2,000,000--2,000,000
估价RMB 380,000--380,000
估价RMB 230,000--230,000
估价RMB 315,000--315,000
估价RMB 823,200--823,200
估价RMB 19,040,000--19,040,000
估价RMB 2,500--2,500
估价RMB 640,000--640,000
估价RMB 640,000--640,000
估价RMB 1,200,000--1,200,000
估价RMB 2,000--2,000
估价RMB 50,000--80,000
估价RMB 14,000--20,000
估价RMB 1,000--1,500
估价RMB 500--800
估价RMB 6,000--8,000
估价RMB 2,000--3,000
估价RMB 1,000--1,500
估价RMB 3,500--4,000
估价RMB 3,500--4,000
估价RMB 3,500--4,000
估价:成交价RMB 11,500时间:公司:上海朵云轩
成交价RMB 5,175
成交价RMB 6,325
成交价RMB 10,925
成交价RMB 11,500
成交价RMB 12,650
成交价RMB 5,175
估价RMB 40,000--60,000
成交价RMB 6,900
估价RMB 4,000--6,000
估价:成交价RMB 28,750,000时间:公司:上海朵云轩
成交价RMB 21,850,000
成交价RMB 16,100,000
成交价RMB 9,200,000
成交价RMB 7,475,000
成交价RMB 7,475,000
成交价RMB 7,130,000
成交价RMB 6,900,000
成交价RMB 5,520,000
成交价RMB 5,175,000
估价:估价RMB 7,000--12,000时间:公司:上海朵云轩
估价RMB 6,000--10,000
估价RMB 5,000--8,000
估价RMB 18,000--28,000
估价RMB 5,000--8,000
估价RMB 9,000--18,000
估价RMB 8,000--15,000
估价:成交价RMB 1,000,010,000时间:公司:东方艺都
成交价RMB 883,200,000
成交价RMB 672,000,000
成交价RMB 625,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36,800,000
成交价RMB 425,500,000
成交价RMB 403,200,000
成交价RMB 402,500,000
估价:估价RMB 160,000--200,000时间:公司:杭州佳实拍卖
估价RMB 20,000--30,000
估价RMB 50,000--70,000
估价RMB 40,000--60,000
估价RMB 240,000--280,000
估价RMB 44,000--60,000
估价RMB 40,000--60,000
估价RMB 200,000--250,000
估价RMB 10,000--20,000
估价RMB 880,000--950,000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芥子园画传】的历史价值.pdf4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3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芥子园画传》的历史价值
姓名:何永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术学
指导教师:吴怀信
中国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在明末清初时其理论体系已经非常系统、完
备,而且很多经典的字帖和画谱自北宋末期起经整理出版,已经流传很广,明清
时期依然延续着这一优良的传统,清代的编著印刷的《芥子园画谱》便是其中影
响极大的一部。《芥子园画传》共分四集。第一集山水,介绍树谱、山石谱、人
物屋宇谱,为清初王概以明李流芳的课徒稿增编而成;第二集兰竹梅菊,介绍中
国画中最常见的四种花卉的画谱及绘画技法;第三集草虫花卉翎毛,由王蓍、王
概、王臬3人合编而成,介绍了各种花鸟草虫的画谱,内容非常丰富;第四集人
物,是书商就丁臬“写真秘诀”杂凑其他画谱集结而成,以及汇集名家人物画谱
的“增广名家画谱”。各集首列画法浅说,次列图例,并附有简短说明。《芥子
园画传》虽然只是一部以图解技法为主要特征的绘画图谱,但是它的图解和文字
论述并非仅仅停留在具体技法层面上,而是以系统而完整的编著体例和对绘画创
作规律的具体要求来诠释技法。
到清代四王时,不管是正统派,遗民派,还是自我派的集大成者全部都是文
人画家,从其观点立场、内容体例、图例的选择上,都将文人画思想做为全书的
旨趣,因此《芥子园画传》的编排受文人画的直接影响极深。《芥子园画传》在
中日美术交流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日本学术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画收藏价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