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阳性尿常规白细胞阳性约占80%,染色体强度为中;PR(+)阳性尿常规白细胞阳性约占80%,染色体强度为中,腋下淋巴无浸润

→ 乳腺癌转移到肋骨
乳腺癌转移到肋骨
健康咨询描述:
你好:关于乳腺癌术后8年,现查出转移到胸骨和肋.做PET/CT查出卵巢恶性肿瘤侵及子宫,后又做磁共振诊断为子宫肌瘤.免疫组化:ER阳性细胞约90%染色体强度强,PR阳性细胞约90%染色体强度,C-erbB2阴性,Ki17指数约5%,PO3阴性。曾在哈尔滨肿瘤医院就医,现已出院。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做了四个化疗和30个放疗,(化疗药紫杉醇)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最近几天骨的病灶处感觉疼,能否找您看病?针对目前的方案您能否给一些治疗建议?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近来再骨转移的治疗中倾向于放疗加内分泌治疗加免疫治疗的综合方案。由于骨转移发生在骨髓系统,可以影响人的造血功能,因此,对骨转移的病例不主张运用强烈化疗,以免造成严重的骨髓抑制,加重病情。最好是用中药长期调养来达到一个长期带瘤生存的效果,人参皂苷Rh2(护命素)就能控制病情,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使患者达到一个很好的生活质量,并且能让患者长期带瘤生存,也能抑制癌细胞的进一步扩散。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建议口服内分泌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同时每月用帕米磷酸二钠或唑来膦酸治疗。按理PET-CT检查有卵巢转移,可以根据情况看,需要时卵巢子宫切除,再次做病理检查。&&&&&&
疾病百科| 肿瘤
挂号科室:肿瘤科
温馨提示: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保持健康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饮食对机体的机能和状态有重要的影响。
肿瘤(Tumor) 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肿瘤发生是由于细胞电子平...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脱发、感染、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盗汗、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西医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108
参考价格:50
参考价格:36.4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治疗下列疾病:|1.乳腺癌﹑子宫内膜癌﹑...
参考价格:¥10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在大鼠小脑的表达师社会
作者:宁晓霞
胡海涛&&&&作者单位: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设卫校(师社会、刘军民)
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在大鼠小脑的时空分布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实验,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在正常大鼠发育期、成年期和老龄期小脑内的定位分布及时间变化。结果
发育期小脑皮质的外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和内颗粒层均有BDNF表达,梨状细胞层的阳性Purkinje细胞染色明显。成年期内颗粒层阳性细胞逐渐增多,梨状细胞层的Purkinje细胞BDNF表达及阳性细胞数量达高峰。老年期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呈增龄减低,Purkinje细胞发生了轻度的退行性变,TrkB表达在小脑皮质分布模式类似BDNF的表达。结论
小脑皮质BDNF及TrkB的时空表达基本一致。表达高峰为生后20天。老龄期呈增龄性下降,细胞出现退行性改变。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免疫组织化学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1982年由德国神经生物学家Barde及其同事首次从猪脑中纯化并发现具有防止神经元死亡功能的一种蛋白质。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bdnf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的近端短臂上,为单拷贝基因。前体蛋白含有274个氨基酸残基,成熟BDNF的活性形式为稳定的非共价键连接同源二聚体,分子量27ku[1]。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B,TrkB)为BDNF的功能性受体。BDNF 及其受体TrkB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元的生存、生长、分化有重要的影响。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BDNF可诱导神经前体细胞的定向分化,促使神经元增生,加快神经元迁移,促进神经系统的成熟和完善。在成体,BDNF则表现出广泛的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活性,可以促进神经元对葡萄糖等能量物质的利用,提高细胞酶的活性。对神经元的存活及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有着积极的意义[2-5]。近年来,国内外关于BDNF在小脑皮质表达的研究甚少,仅有的几篇报道也不系统。为此,本研究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BDNF及TrkB在正常大鼠发育期、成年期、老龄期小脑内的定位分布及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探讨BDNF及TrkB在神经系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较系统的形态学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CS213型电热培养箱、CS202型电热保温干燥箱、AO光学显微镜、Series-1000振动切片机。兔抗大鼠BDNF抗体、兔抗大鼠TrkB抗体、大鼠SABC试剂盒(即用型)、3,3-2氨基联苯胺(DAB),试剂均为Sigma公司产品。其余为国产分析纯。
  1.2& 实验动物及分组&
  实验用SD大鼠。种鼠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雄种鼠10只,体重200~220g;雌种鼠40只,体重280~300g,按雄、雌鼠1∶4于每晚10:00~11:00合笼,次日晨7:00~8:00检查雌鼠阴道分泌物。用醮水棉签探入雌鼠阴道,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2~3圈后取出,涂于干净载玻片,镜下观察,发现絮状精子,即确认为怀孕。孕鼠分笼单养,标记受孕时间,至孕21天生产。取同窝幼鼠2~3只,12只构成一组,并记录出生时间。以生后0天即第1个24h为P0组,依此类推分为:发育期(P0、P5、P10、P15、P20、P25、P30)、成年期(P60、P90、P120、P150、P180)、老年期(P360、P540、P720、P900)共16组,每组12只。
  1.3& 免疫组化学实验
  1.3.1& 组织制备&
  动物经水合氯醛(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打开胸腔,经心尖插入钝注射针头至主动脉根部,剪开右心耳。快速灌注温生理盐水约200ml。注入冷的4%多聚甲醛400ml,先快后慢,持续1h。断头取小脑,置4%多聚甲醛后固定过夜。P0、P5、P10组直接断头取小脑入4%多聚甲醛。次日,组织行振荡切片,片厚40&m。取含小脑皮质切片6套,分别用BDNF、TrkB免疫组化染色。
  1.3.2& 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切片经PBS洗3次,每次10min;0.3%H2O2中30min,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PBS洗3次,每次10min;入1% Triton中30min,PBS洗3次,每次10min;正常兔血清封闭液30min;入一抗(BDNF抗体浓度为1∶200,TrkB抗体浓度为1∶100),于4℃冰箱内孵育72h,期间每天摇动3次,并注意密封,然后经PBS洗3次,每次10min;生物素化二抗,37℃孵育1h,PBS洗3次,每次10min;SABC复合物,37℃孵育30min,PBS洗2次,每次10min,TBS洗1次,10min;DAB显色,注意避光,放入切片显色1~5min,镜下观察染色,尽可能使背景染色一致;PBS洗3次,每次10min,蒸馏水洗3次,每次5min;裱片阴干,常规脱水,透明,树胶封片。
  1.4& 数据处理&
  光镜下观测小脑皮质半球后外侧部,每部位取5个视野,计数BDNF、TrkB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所获数据行t检验统计学处理,并定义P<0.05为显著性差异界值,P<0.01为高度显著性差异界值。数据处理过程由SPSS for Windows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BDNF免疫组化染色&
  生后0天,小脑皮质的外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和内颗粒层均有BDNF表达,染色明显。梨状细胞层的阳性Purkinje细胞胞体较大,轮廓依稀可见,呈不规则的单层排列,胞浆染色较深,胞核不着色。内颗粒层有较多而散在分布的BDNF阳性神经元,染色较阳性Purkinje细胞淡,轮廓不清。外颗粒层也可见少量的阳性细胞。生后5、10和15天,三层内的阳性细胞染色强度逐渐加深,以Purkinje细胞BDNF表达增加为主,但未见阳性突起。同时内颗粒层深部的小脑白质出现了染色较强的阳性纤维,并深入内颗粒层。生后20天、25天,外颗粒层逐渐转变为分子层,随之阳性细胞逐渐减少,染色变淡。内颗粒层阳性细胞逐渐增多胞体较小,染色较深。梨状细胞层的Purkinje细胞BDNF表达及阳性细胞数量达高峰,P0.05,无显著性差异,阳性Purkinje细胞发生了轻度的退行性变,表现为染色变淡,数量有所减少,胞体轮廓皱缩,外观僵直,胞核形态不规。分子层和颗粒层仍有极淡染的少量阳性细胞。图1,图2(见封四)。
  2.2& TrkB免疫组化染色&
  生后0天,小脑皮质的外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和内颗粒层均有TrkB表达,染色较弱。梨状细胞层的TrkB阳性Purkinje细胞胞体较大,轮廓依稀可见,呈不规则的单层排列,胞浆染色较深,胞核不着色。内、外颗粒层未见TrkB阳性神经元。生后5、10和15天,随着外颗粒层细胞穿过梨细胞层向内迁移至内颗粒层,内、外颗粒层也出现阳性细胞,染色较Purkinje阳性细胞弱,所有阳性细胞轮廓不清,未见阳性突起。生后20天、25天,小脑皮质的三层结构清晰,TrkB免疫反应染色逐渐加深,阳性细胞数达最高峰。颗粒层出现散在阳性细胞,胞体较大,染色较深。梨状细胞层的Purkinje细胞呈规则的单层排列,胞浆染色明显加深,细胞轮廓清晰,突起仍不明显,胞核小而空染。从25天起,生长、发育到成年180天,阳性免疫反应产物的模式未变,阳性细胞主要为梨状细胞层的Purkinje细胞,在分子层和内颗粒层有散在分布淡染的阳性细胞,阳性细胞数量所有减少,染色较淡。在PND25,所有阳性细胞的染色强度达高峰,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形态发生了轻度的退行性变,染色变淡,胞体轮廓僵直,胞核形态不规(图1)。
  3& 讨论
  神经营养因子假说理论认为,处于发育中的神经元,其存活依赖于它所支配的靶细胞产生的特殊的营养因子。在发育早期,各类神经元的数目过量,那些生长到错误靶组织或在靶组织错误定位的多余神经元因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因子而退化。BDNF基因敲除大鼠大部分在生后两天即死亡,少数可存活2、3周[5]。我们的实验结果支持神经营养因子假说理论,也符合大鼠个体生长发育在生后2、3周处于高峰,4周以后全身器官发育已基本完成这一事实。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观察BDNF、TrkB的生理作用及在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中的变化,也有一些有关脑发育过程中BDNF mRNA表达变化的报道。但未见有系统地观察机体正常发育过程中BDNF及其受体TrkB在小脑皮质的时空分布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首次系统观察了大鼠小脑皮质BDNF及受体TrkB终生的时空表达。结果显示BDNF及受体TrkB表达的时空变化始终与小脑皮质的发生发育过程相关。在生后0天时,小脑皮质发育尚未成熟,呈现外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和内颗粒层这样的原始分层状态,此时即有BDNF及受体TrkB在三层中的较强表达,尤其梨状细胞层的Purkinje细胞表达相对较强。随着皮质发育的逐渐成熟,外颗粒层由于细胞不断内迁至内颗粒层以及深层细胞突起的外伸而逐渐发育成分子层,梨状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逐渐发育成熟,至生后10天时已发育为典型的小脑皮质三层结构。在此期间BDNF及受体TrkB的表达也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外颗粒层BDNF及受体TrkB阳性细胞的数目和表达强度均逐渐下降,而其他两层阳性细胞的数目和表达强度均不断升高,以梨状细胞层的阳性Purkinje细胞表达最为显著。在生后20天和生后25天时,Purkinje细胞BDNF及TrkB的表达达高峰,成年后,二者的表达水平轻度下降后进入一个较稳定的平台期。从生后360天开始,小脑皮质步入老龄期改变,BDNF及TrkB的表达也出现明显的减弱,阳性Purkinje细胞发生了轻度的退行性变,染色变淡,数量减少,胞体轮廓皱缩,外观僵直,胞核形态不规。上述BDNF及TrkB表达的变化规律较客观地体现了二者参与小脑皮质生后从发育、成熟到衰老的过程。梨状细胞层Purkinje细胞是小脑皮质唯一的传出神经元,BDNF及TrkB呈持续性高表达,与二者在大脑皮质的表达相呼应,小脑新皮质的进化程度与大脑新皮质发生发育相一致,充分表明BDNF及TrkB在锥体外系和锥体系的躯体运动调节中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   [1]Marini AM,Jiang X,Wu X,et al.Role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NF-kappa B in neuron plasticity and survival:From genes to phenotype[J].Restor Neurol Neurosci,):121-130
  [2]Gorski JA,Zeiler SR,Tamowski S,et al.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s required for the maintenance of cortical dendrites[J].Neurosci,):
  [3]Glass DJ,Yancopoulos GD.The neurotrophins and their receptors[J].Trends Cell Biol,-279
  [4]Blanquet PR,Lamour Y.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creases 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2 activity in Hippocampus[J].Biol Chem,-233
  [5]Croll SD,Nancy Y,Ronald M,et al.Expression of BDNF and trkB as a function of age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J].Brain Res,):200-218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免疫组化染色体结果er(-) pr(-) her-2(1+) ki-67(60%+)是什么意思
全部答案(共3个回答)
药物能够使用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免疫组化是检测各种因素对肿瘤发展进展的影响。ER+PR-意思是雌激素受体阳性(雌激素可以刺激肿瘤生长)、孕激素阴性(孕激素不刺激肿瘤生长),HER2-是生长因子...
感谢您的山区人民献出的爱心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您的情况而言,后期可以用赫赛丁进一步治疗的,因为CerbB-2阳性。
你的情况赫赛丁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还可以结合内分泌治疗...
染色体(Chromosome )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染色质);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基因)的物质,在显微镜下...
染色体(Chromosome )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染色质);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基因)的物质,在显微镜下...
染色体(Chromosome )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染色质);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基因)的物质,在显微镜下...
染色体(Chromosome )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染色质);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基因)的物质,在显微镜下...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生物】必修二丨DNA碱基、遗传规律等计算公式汇总,计算不再愁
有关双链DNA(1、2链)与mRNA(3链)的碱基计算
①DNA单、双链配对碱基关系:
A1=T2,T1=A2;A=T=A1+A2=T1+T2,C=G=C1+C2=G1+G2。A+C=G+T=A+G=C+T=1/2(A+G+C+T);(A+G)%=(C+T)%=(A+C)%=(G+T)%=50%;
(双链DNA两个特征: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
②DNA单、双链碱基含量计算:
(A+T)%+(C+G)%=1;(C+G)%=1―(A+T)%=2C%=2G%=1―2A%=1―2T%;(A1+T1)%=1―(C1+G1)%;(A2+T2)%=1―(C2+G2)%。
③DNA单链之间碱基数目关系:
A1+T1+C1+G1=T2+A2+G2+C2=1/2(A+G+C+T);
A1+T1=A2+T2=A3+U3=1/2(A+T);C1+G1=C2+G2=C3+G3=1/2(G+C);
④DNA单、双链配对碱基之和比((A+T)/(C+G)表示DNA分子的特异性):
若(A1+T1)/(C1+G1)=M,则(A2+T2)/(C2+G2)=M,(A+T)/(C+G)=M
⑤DNA单、双链非配对碱基之和比:
若(A1+G1)/(C1+T1)=N,则(A2+G2)/(C2+T2)=1/N;(A+G)/(C+T)=1;若(A1+C1)/(G1+T1)=N,则(A2+C2)/(G2+T2)=1/N;(A+C)/(G+T)=1。
⑥两条单链、双链间碱基含量的关系:
2A%=2T%=(A+T)%=(A1+T1)%=(A2+T2)%=(A3+U3)%
=T1%+T2%=A1%+A2%;
2C%=2G%=(G+C)%=(C1+G1)%=(C2+G2)%=(C3+G3)%
=C1%+C2%=G1%+G2%。
有关细胞分裂、个体发育与DNA、染色单体、染色体、同源染 色体、四分体等计算
①DNA贮存遗传信息种类:
4n种(n为DNA的n对碱基对)。
②细胞分裂:
染色体数目=着丝点数目;
1/2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N)=体细胞染色体数(2N)=减Ⅰ分裂后期染色体数(2N)=减Ⅱ分裂后期染色体数(2N)。
精子或卵细胞或极核染色体数(N)=1/2体细胞染色体数(2N)=1/2受精卵(2N)=1/2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数目: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配子(精子或卵细胞)DNA数为M,则体细胞中DNA数=2M;性原细胞DNA数=2M(DNA复制前)或4M(DNA复制后); 初级性母细胞DNA数=4M;次级性母细胞DNA数2M。
1个染色体=1个DNA分子=0个染色单体(无染色单体);1个染色体=2个DNA分子=2个染色单体(有染色单体)。四分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联会和减Ⅰ中期),四分体数=0(减Ⅰ后期及以后)。
③被子植物个体发育:
胚细胞染色体数(2N)=1/3受精极核(3N)=1/3胚乳细胞染色体数(3N)(同种杂交);
胚细胞染色体数=受精卵染色体数=精子染色体数+卵细胞染色体数(远缘杂交);
胚乳细胞染色体数=受精极核染色体数=精子染色体数+卵细胞染色体数+极核染色体数;
1个胚珠(双受精)=1个卵细胞+2个极核+2个精子=1粒种子;1个子房=1个果实。
④DNA复制:2n个DNA分子;标记的DNA分子每一代都只有2个;标记的DNA分子占:2/2n=1/2n-1;标记的DNA链:占1/2n。
DNA复制n次需要原料:X(2n-1);第n次DNA复制需要原料:(2n-2n-1)X=2n-1X。[注:X代表碱基在DNA中个数,n代表复制次数]。
遗传定律概率计算
遗传题分为因果题和系谱题两大类。因果题分为以因求果和由果推因两种类型。
以因求果题解题思路:亲代基因型→双亲配子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表现型及其概率。
由果推因题解题思路:子代表现型比例→双亲交配方式→双亲基因型。系谱题要明确:系谱符号的含义,根据系谱判断显隐性遗传病主要依据和推知亲代基因型与预测未来后代表现型及其概率方法。
11.基因待定法:
由子代表现型推导亲代基因型。解题四步曲:
①判定显隐性或显隐遗传病和基因位置;
②写出表型根:
IA_、IB_、ii、IAIB
aa、A_、XbXb、XBX_、XbY、XBY;
③视不同情形选择待定法:
性状突破法;性别突破法;
显隐比例法;配子比例法。
④综合写出:完整的基因型。
22.单独相乘法(集合交并法):
①亲代产生配子种类及概率;
②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
③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在后代出现概率。
①先判定:必须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②再分解:逐对单独用分离定律(伴性遗传)研究。
③再相乘:按需采集进行组合相乘。
注意:多组亲本杂交(无论何种遗传病),务必抢先找出能产生aa和XbXb+XbY的亲本杂交组来计算aa和XbXb+XbY概率,再求出全部A_,XBX_+XBY概率。注意辨别(两组概念):求患病男孩概率与求患病男孩概率的子代孩子(男孩、女孩和全部)范围界定;求基因型概率与求表现型概率的子代显隐(正常、患病和和全部)范围界定。
33.有关遗传定律计算:
Aa连续逐代自交育种纯化:杂合子(1/2)n;纯合子各1―(1/2)n。每对均为杂合的F1配子种类和结合方式:2 n ;4 n ;F2基因型和表现型:3n;2 n;F2纯合子和杂合子:(1/2)n1—(1/2)n。
44.基因频率计算:
①定义法(基因型)计算:
(常染色体遗传)基因频率(A或a)%=某种(A或a)基因总数/种群等位基因(A和a)总数=(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人数×2。
(伴性遗传)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雌性个体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雄性个体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1/2×雌性个体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雌性个体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雄性个体显性个体个体数+雌性个体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体个体数×2+雄性个体个体数)。注:伴性遗传不算Y,Y上没有等位基因。
②基因型频率(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公式:A%=AA%+1/2Aa%;a%=aa%+1/2Aa%;
③哈迪-温伯格定律:
A%=p,a%=q;p+q=1;
(p+q)2=p2+2pq+q2=1;
AA%=p2,Aa% =2pq,aa%=q2。
(复等位基因)可调整公式为:(p+q+r)2=p2+q2+r2+2pq+2pr+2qr=1,p+q+r=1。p、q、r各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
例如:在一个大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为1/10000,则a基因的频率为1/100,Aa的频率约为1/50。
55.有关染色体变异计算:
①m倍体生物(2n=mX):体细胞染色体数(2n)=染色体组基数(X)×染色体组数(m);(正常细胞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数×每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
②单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2n=mX)÷2。
66.基因突变有关计算:
一个种群基因突变数=该种群中一个个体的基因数×每个基因的突变率×该种群内的个体数。
(来源:高中生物)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巨细胞病毒igg阳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