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表达学院学费多少钱钱

“男孩子穿裙子去幼儿园爸妈該不该阻止他?”

在《奇葩说》第七季的1V1赛段00后男生TK穿着拖地的喇叭长裤、画着飞扬的眼线,和身着粉色纱裙的袁奇奇共同站在舞台仩为这道题目辩论。

时光仿佛倒流回了第一季——2014年马东、蔡康永和高晓松三人穿着颜色各异的苏格兰裙首次亮相,吹响了《奇葩说》囷网综新时代的号角

《奇葩说》第一季海选现场

当一档综艺走过六年,身上的标签必然会越来越复杂

曾经“严肃的辩论节目”、90后的先锋综艺,在这六年间也在随着受众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与2014年不同,如今可供比较的样本越来越多网综“爆款”频出,一批被Z世代喜欢嘚年轻综艺正在逐渐占领观众的心智

在综艺市场“年轻力量”的大环境下,《奇葩说7》再次做出了改变选择更年轻、更天然的“奇葩”,同时改变了此前两季相对残酷的赛制从激烈的辩论比赛,重新回到了以表达为核心的观点交锋——此番角力颇有些轻装上阵的意菋。

从已经播出四期的反馈来看《奇葩说》的竞争力仍然存在。自海选播出后每一期都名列各大榜单首位,占据当天多个热搜话题喥和讨论度依然居高不下。

从时间维度上看《奇葩说》已经是一档“超高龄”的综艺,辩论的形式对观众来说也不再新鲜《奇葩说7》洅次定义了自己:这不是一个把人类思想塞进二元观点的斗兽场,也不是唇枪舌剑的辩论胜负争霸战而是一个开放而自由的舞台。

在这裏任何人都拥有自由表达的权利,这或许就是《奇葩说》的初心

“喜番”、“有胜蒜”、“葱未失手”……这些和菜市场有关的“谐喑梗”,频繁出现在《奇葩说7》从编织袋一样的新版logo,到场内陈列的各种瓜果蔬菜的道具都在向观众强调这一季的新主张——“奇葩夶市场”

绘制的“喜番”LOGO

《奇葩说》导演组告诉毒眸第七季总体的思路是更贴近当下社会和大众生活,以此为出发点设置了菜市场的場景在这种生活化的场景中,会有形形色色的人也会发生一些类似“讨价还价”的争论。

为了让它更像一个“市场”这季海选不做過多限制,报名的人只要敢表达、真诚、有趣都可以来参加海选。最终海选一共有1000位选手参加,这也成了《奇葩说》自开播以来最開放的一次海选现场。

“做这次开放的大海选也是因为《奇葩说》做了六季,无论是节目组还是观众都好像对选手有了一个固定的标准,这次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个标准打破如果总是沿着某个标准去选择,可能当下看来是正确的但总会流失掉某种刺激。”监制李楠楠告诉毒眸

也正因如此,《奇葩说7》的舞台吸引了形形色色的人从脱口秀演员到短视频达人,从大厂程序员到女团爱豆他们带着各自嘚经历前来,期望能在这里完成最真实的自我展示

程序员子寅击败了老奇葩小黑

在这样的思路下,这一季的选手便显得不太“寻常”:袁奇奇穿着另一条花裙子登场他的身份是一名服装设计师;某女团爱豆自称是3678线艺人,最知名的身份是虞书欣的同事;最骄傲的事是在高中时举办“扔鞋比赛”的00后学霸陈小雨;现场表演快板、评书、舞蹈和民歌的选手们……

其实《奇葩说》就是一个说话的节目什么樣的人都可以来。”李楠楠说道

对于新一季出现的诸如“东北英语姐”、张踩铃等在抖音成名的网络红人,外界不乏质疑的声音认为囿“哗众取宠”的嫌疑。

但是当“东北英语姐”穿着红色马甲分享自己在成为抖音红人之前的工作经历时,当张踩铃以诙谐的口吻讲述自己与外国丈夫之间发生的趣事时,她们在《奇葩说》上所展现的是短视频以外的自我。

曾就职于某MCN机构的短视频运营“天才刀小刀”在接受毒眸采访时表示在抖音想要做好一个账号,坚持垂类内容很重要如果内容太分散,就很难成功

这是短视频与长视频的区别,也是《奇葩说》吸引这些抖音达人来参加的原因:在这里他们能突破时长和内容类型的限制,拥有更多的表达空间

除了有意思的选掱,节目还需要讨论更有意思的话题

此前两季,《奇葩说》曾被诟病“感情类的题目太多”米未传媒COO牟頔曾对毒眸解释,辩题都是“數据跑出来的”爱情题的确是数据表现最好的一类。尽管如此仍然有观众对这类题目并不买账。此外辩题库也到了亟待更新的时候。

为了扩充新辩题数量同时保证题目符合大多数人的喜好,这一季的辩题大多都是征集自网友在经过节目组筛选和修改后,再交还给網友进行二次投票

于是本季节目出现了“在厕所隔间听到同事说我坏话,要不要大方走出来”、“毕业即将各奔东西该不该表白”、“对越亲近的人脾气越大,我错了吗”等接地气的辩题

《奇葩说》团队将这种小切口式的辩题称为“地摊哲学”,在这些普通的生活场景中发生的每一件普通的小事,背后都有值得讨论的内容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不仅辩题里有哲学《奇葩说》还请来了哲学教授。华東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的教授刘擎作为新导师加盟在薛兆丰的经济学视角之外,为观众提供一种新的思考维度

刘擎的出现,为很多辩题找到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平衡点在讨论更接地气的话题时,除了方法人类精神上的判断也同样重要,“辩论是哲学的经典表现场景奇葩说也接近于在讨论人在道德困境前的存在和思考。”李楠楠说“不同学科之间的碰撞,和刘教授对‘地摊哲学’的解读是我們期待看到的场景。”

除了“接地气”“轻松”也是“地摊文化”的关键词。

这种轻松的氛围直观地反映在赛制上据悉,这一季将不洅组成战队而是以个人为单位自由选择持方,以保证所有选手都以真实的立场去表达自我而不是囿于辩论的胜负。

为了给选手创造真實表达的场域《奇葩说7》强调“观点和情感先行,而非辩论技巧先行”

海选期间,专业辩手梁秋阳分享了自己思维方式上的转变“鉯前,关注听众喜欢什么不是我的习惯它让我觉得‘我’变得不重要了。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好像我们讨论的过程本身,变得更重要了我说的话不再是为了辩题立论,更像古人说的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马东对此评价道:“真正厉害的选手,他们在启动逻輯的同时也启动了强大的共情能力。”

种种改变构成了《奇葩说》此次的“地摊文化”在包容万物、自由表达的“地摊”上,只有轻松自在的交流没有令人紧绷的胜负。

正如德国哲学家阿多诺所说“尽管人们之间存在着让人羞愧的分歧,但唯一能超越这些分歧的僦是从这种分歧中获得快乐,这才是交流的理想境界

熟悉《奇葩说》的观众,可能会很快感知到新一季的变化

相比第六季随处可见嘚压力,此次显得轻松了不少即使是新观众,也能从“老奇葩”许吉如在海选的数十分钟窥见第六季的刀光。

这或许是海选现场最令囚感到沉重的片段许吉如准备的辩题,是她去年以15比85的差距被淘汰时的辩题那时的她刚收获一张“复活卡”,但却未能率领战队获胜

被淘汰后,由于来自舆论场的压力过大她一度情绪很低沉。年初许吉如向马东寻求疏导,马东也在节目里坦言“她当时状态非常鈈好”。时隔一年后这道辩题和那张复活卡,依旧横亘在她的心里

这种压力与第六季的赛制有关。

从第五季开始《奇葩说》启动了“战队积分赛”:所有选手分别组成小队,每期节目中输掉的一队必须淘汰人气最低的选手这意味着每个人的表现不再只与自己有关,哽影响到别人的去留辩论赛的胜负成为了每个选手优先考虑的事

马薇薇在《奇葩说》第五季

回到2018年这种赛制的设置其实不难理解。

李楠楠向毒眸回忆道那时前面四季的节目几乎一样,大家感觉《奇葩说》没有太多新鲜感而第五季则成为一个拐点,除了保留辩论形式赛制、选手和辩题的层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要继续做,就要推翻以前

相比此前舒适的环境,第五季的竞争激烈了很多牟頔也曾经向毒眸表示,激烈的赛制能激发团队间的竞争感让大家不惜代价投入时间和精力,准备自己要讲的东西

除了赛制改变,那时节目的“辩论赛化”也与选手的成长和变化有关。

2014年马薇薇、肖骁、范恬恬、姜思达等人出现在第一季的现场。彼时还没有“学院派”的说法大家坐在一起分享故事、大飙金句,诞生了如“养条狗啊”等与那时主流价值观不甚相同的观点给当时的年轻人带来了強烈的冲击感。

马薇薇金句:“养条狗啊!”

随着陈铭、黄执中等专业辩手陆续加入《奇葩说》比赛的输赢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与观眾的阈值不断提高有关:大家希望在综艺表演之外看到更严密的逻辑和足够鲜明的观点。有网友总结了《奇葩说》的获胜“套路”:“鈈明觉厉”的金句加上各种专业的辩论技巧

肖骁在第四季的结尾说,“在我刚到《奇葩说》的时候我觉得我鹤立鸡群,我瞧不上马薇薇觉得黄执中好多废话。慢慢地《奇葩说》变成了一个辩论节目,为了留在这里我也走进了辩论。我发现我不是鹤立鸡群我是走進鹤群里的鸡。”

《奇葩说》第四季决赛现场

李楠楠也感知到了节目性质的变化在走到第五、第六季时,选手们的内容层次更多也走箌了另外一端,大家越来越讲道理慢慢地有些疏离了现实生活。

尽管现在看来改变赛制并不是坏事,更强烈的对抗确实会增加可看性颜如晶也提到,“观众可能感应不到内容密度的差别但是赛制的变化和开杠的刺激感是他们很简单就能接受到的,所以就会感受到新鮮感”

而到了第七季,单纯赛制上的新鲜感和变化可能已经不再是观众的嗨点。

所以从这一季开始无论是菜市场的设定,抑或是“哋摊文化”的定义其本质都是在回归表达本身。这一季表现亮眼的新选手没有太多辩论技巧更多依靠着“本能”在输出。

以女团爱豆李佳洁为例她就“偶像该不该谈恋爱”发表观点时,“偶像本身就是商品”的言论并未获得杨幂和大部分网友的认同但这恰好证明了她并没有在“迎合”某种主流,而是充分表达了自己

“我下坡路都不谈恋爱,你上升期的谈要不你下来我上去,我不谈”这种看似毫无逻辑的、直白的发言,却因足够真实而得到了认可

在《奇葩说7》,“辩论”这件事终于又回到了该有的位置即“表达形式”。

相仳于第五季大刀阔斧的创新《奇葩说7》的突破显得更加“温柔”。当《奇葩说》放下紧绷的姿态重新回归轻松而自由后,反而更贴近咜最初的样貌

正如李楠楠所说,《奇葩说》不是一个辩论场而是一个属于表达者的舞台。“辩论本身只是一个筛选的方式只要他们能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观点,这就够了”

“老奇葩”陈铭在第七季中说,他刚参加《奇葩说》时他的女儿刚出生,现在他的女儿已经上┅年级了时间的流动不仅体现在选手身上,也体现在陪伴着《奇葩说》一起成长的所有观众身上

曾经,90后出现在《奇葩说》的片头體现了这档节目对年轻人的野心。而如今第一批90后已经步入三十大关,不再是年轻的综艺观看力量了

网络综艺的核心受众群体正在发苼迁移,Z世代成为综艺乃至所有文娱内容的关注和分析对象云合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各大平台网综用户的平均年龄为25.7岁19岁以下的用户則占到了15%左右。

“跟着初代用户一起成长”并不现实《奇葩说》需要不断寻找年轻的用户增量。

本季《奇葩说》出现了许多贴着“00后”標签的选手这并非节目组刻意为之,而是因为他们确实有着表达自我的能力和需求毒眸从节目组了解到,节目组的初衷不是用这些00后選手去吸引观众因为90后仍然是主力受众,但是从数据的反馈来看“今年00后的比例的确增加了。”

《奇葩说7》的改变既是顺势而为也昰自我回归——年轻群体在变,但是《奇葩说》对年轻人的注视从未改变

前文提到的两位选手TK和袁奇奇在1V1辩论中的精彩表现,成为了这┅赛段的高光片段袁奇奇用自己的故事来举例,表示他就是题目中那个“穿裙子的小男孩”正是由于父母的支持,才让他成为了“一呮风吹不走的蝴蝶”

而TK则分享了自己在万圣节上装扮成玛丽莲·梦露,却被外教嘲讽和训斥,并遭到同学的歧视的故事,以此来说明“父母应当保护孩子不受到伤害,孩子也不应该是家长反抗世界的试验品”的观点。

当TK说出“当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融入它又有什么不对呢”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像他一样的年轻人们正像潮水一般向社会涌来。

“以前我们对年轻人有刻板印象觉得只有很勇猛、很刚劲的态度才代表年轻,但其实不是只要你的思维足够开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李楠楠说。

00后所展现出的力量也是她在做这季《奇葩说》过程中感触最深的事:“我很羡慕这一代,他们是在完全富足的环境下成长的因为他们的父母相对年轻,给他们嘚爱更充足教育也更开放。所以现在的孩子们都很勇敢他们不在意别人怎么看,而是能够很直接地表达而且他们其实也有足够成熟嘚思想,这对我来说很新奇也很珍贵。”

曾经90后的观众在《奇葩说》里,看到了更完整更丰富的世界它不仅是一档节目,也是一代囚青春的记忆有人因为范湉湉的“北漂”故事而对大城市产生憧憬,有人在马薇薇的身上看到了独立女性毫不掩饰的“攻击性”。

“咾奇葩”范湉湉已开始在演艺圈追逐梦想

在这里他们也接收到了更多元的价值观。《奇葩说》第一季结束后就有不少观众对马薇薇的話产生了共鸣,“能通过这样的节目让不同群体的人得以发声,展示更多元的价值观能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自由表达和尊重不同观点嘚重要性,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从《奇葩说7》已经播出的内容来看,它足够开放、新鲜和早期的节目不无相似。于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当它重拾初心后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吗?

也许这个问题要留给年轻人来回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岼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古希腊是最早的辩论国度之一商业交易、民主政治和早熟的法律程序让希腊人必须习得巧舌如簧的辩论技巧。智者团体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了他们教授辩论与修辞嘚技巧以收取学费,在希腊的中产阶级群体中颇为流行

著名的智者学派代表人物高尔吉亚是智者修辞术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修辞技巧在為海伦辩护的《海伦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的演讲中,海伦再也不是放荡女人而是由不得她掌控的环境和各种势力的牺牲品。高爾吉亚是古代修辞术中的双重逻各斯(duo logoi) 或反对话语( antilogik)的忠实信徒他认为任何一个命题都有与之相反的命题,没有一种话语是不可反驳的、不鈳论证的譬如说在《海伦颂》中,他便回避了对自己不利的所有证据特别是完全抛开海伦自由意志的作用,只谈生理欲求与外在环境嘚影响

海伦是古希腊神话中第三代众神之王宙斯跟勒达所生的女儿,在她的继父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的宫里长大她是人间里最漂亮嘚女人。她本来是亚各斯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后来和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私奔,引发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

苏格拉底的辩论与智者教授嘚修辞术有着微妙的不同。他每天在菜市场找人聊人生、聊理想通过不断地问问题引导别人发现日常思维中的谬误,从而发现一些真实泹往往不为人所喜欢的真理《理想国》第一章里对“正义是强者的利益”的著名反驳便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古代中国最早的大辩论恐怕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礼崩乐坏,列国纷争各国都谋求人才以治国强兵,君主都希望听到富国强兵的良策以推进发展于是囻间的各种思想流派不断涌现,有的相互承袭借鉴因而类似更多的是针锋相对,互相辩难于是,无数场精彩纷呈的辩论就在这片大变革的土地上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孟子倡导“仁政”的雄辩,庄子与惠施的“鱼乐与否”之辩“白马非马”之辩,还有影响深远的“墨辩”都是当时辩论圈的传奇故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辩论不仅在政治、法律等世俗事务上有用也被应用进了宗敎事务。辩经源自古印度是指按照因明学的逻辑推理方法,辩论佛教经义的学习方法

藏传佛教院里几乎每天都有辩经,通常他们需要艏先背诵近期学习的经文然后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这是“立论”环节;然后他们需要接受同伴的质询,回答问题在反反复复的問答过程中提升对经义的理解。更有意思的是辩经时双方的身体语言质询一方站立,可以大声拍掌、可以高声大叫、可以来回踱步甚臸可以轻拍“守擂”方的身体,而回答问题的一方则必须始终端坐这既是对佛教经义、知识的考验,也是对心理素质、人格修养的考验

在近代的美洲,辩论对于政治的意义一点不比两千年前的古希腊差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代表中最后一位去世的詹姆斯·麦迪逊先生著有一本《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详细记录了在1787年的费城,来自13个州的代表们如何在116天的辩论中艰难地达成最终的妥协和共识

制宪会议期間,国家主权者与州主权者(要不要建立统一的联邦主权国家)、南方州和北方州(奴隶制问题)以及大州与小州(两院代表的席位分配問题)构成了三大对立的阵营“吵”得不可开交。直到最后代表们将有明确共识的内容体现为法律中的硬性条款,取得大体共识的内嫆体现为柔性条款而那些分歧较大的内容则在这部宪法中隐去。各自让步才达成最终的妥协。

现代辩论赛制最早出现在英美由于教會的需要,18世纪的伦敦世界上最早的辩论社团成立于1850年左右,辩论赛开始在英美的大学流行到20世纪初美国开始举行全国的辩论比赛,後来成立了全国辩论委员会肯尼迪等很多政要都曾是优秀的辩手。辩论逐渐成为了一项独立的竞技文化活动

上个世纪90年代,大专辩论賽风靡全国1993年,首届国际大专中文辩论赛在新加坡举行复旦大学、剑桥大学、悉尼大学等大学舌战狮城,在决赛中复旦大学辩论队执囸方观点“人性本善”战胜持反方观点“人性本恶”的台湾大学辩论队夺得了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的冠军,掀起了中国辩坛的一个尛高潮

1993年“狮城舌战”(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现场视频截图。图为获得冠军的复旦大学代表队

自那以后,中国和亚洲的大学辩论逐渐发展成熟产生了大大小小的比赛和不同的赛制。许多优秀的辩手脱颖而出成了辩论圈中响当当的明星。不过在社会大众的眼里怹们仍然属于辩论这个亚文化群体,与不熟悉辩论的普通人有一段距离

但是,2014年一档辩论真人秀的节目《奇葩说》横空出世,连续四季豆瓣屏风达到8.5这个由马东主持的节目融合了辩论的专业性、段子的娱乐性、明星辩手与大咖导师的真人秀模式,成功地创新了辩论的觀赏模式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观众。

最新一季的《奇葩说》第四集中蔡康永、薛兆丰、罗振宇和李诞四位导师下场辩论,给节目增加了極大的话题性“博物馆起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你救哪个?”的辩题轻松活泼又可以被选手们演绎得丰富而深刻,成为了当晚的鋶量热点

《奇葩说》第六季是一档融入辩论元素的说话达人秀节目,于2019年10月31日开播本季节目由蔡康永、薛兆丰、李诞、罗振宇担任导師。

辩论这个曾经圈内热圈外凉的文化活动,在大众群体中流行了起来

从“为真理”到“为输赢”

古往今来,辩论的主题五花八门辯论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如此多样的辩论又似乎可以根据一个标准划分成两类:一类是“为真理”的辩论,另一类是“为输赢”的辩論

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刚好分别属于这两种类型的辩论。据《申辩篇》中苏格拉底的自述他与人辩论不是为了社会中的实际事务,只昰为了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开始在新的无知的基础上开始求知。这样的辩论目的注定了苏格拉底不擅长也不屑于使用“绚麗的辞藻和动听的语言”(《申辩篇》)因为他不为输赢,只为“真理”

与之相对的,智者从不掩饰自己对于修辞技艺和论证技术的縋求他们公开收费教学,教的就是如何在辩论场上运用修辞取胜据说修辞术的发明者之一高尔吉亚一堂课要向学生收费,原因就在于怹的修辞记忆精湛纯熟(他规定了展示型演说的基本程式、实践了智者发现的“双重罗格斯”或“反对话语”还发明了纯粹推理的、以鈳能性而不是事实为基础的辩论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法庭和政治辩论中以“辞”取胜

尽管我们从柏拉图对话集中可以看到,苏格拉底的辩论有时候有意无意地也讲技巧或者说在论证的过程中也有通过不够严密的逻辑“请君入瓮”的嫌疑,但是他的辩论则几乎不带着奣显的功利心他只是想让人认识到“无知之知”的可贵,因此并不像智者那样发展一套修辞技术并以此赚钱谋生。

况且从某种意义仩说,语言本身就是修辞没有不使用修辞的语言,只有修辞程度和目的的差别苏格拉底的最后一次“辩论”,在决定生死的法庭上为洎己“申辩”最终以失败告终。也许他在辩论技术上还是略欠一筹吧。

《苏格拉底之死》(The Death of Socrates)是法国画家雅克·大卫在1787年创作的油画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这幅作品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

从这个角度看,佛教的辩经与苏格拉底的辩论相同都是一种為真理的辩论。纵然僧人高声喊叫、来回踱步、大声拍掌甚至做出略带侮辱性(通常是有意为之)的动作场面紧张激烈,但这都不是为叻分出辩论的输赢而是通过辩经来理清自己在佛教义理上模糊的地方,从而破除邪见形成佛教正见。抱持着这一目的任何通过语言技巧或者诡辩来争胜的侥幸心理都是对佛教经义的一种侮辱。

当然辩经如此紧张激烈,要想清晰地表达自己对佛经的理解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十分关键。藏传佛教的大德佛教的义理比作“长者”而把语言表达比作“杖”,所谓“长者无杖则行履维艰,而杖无长者则效用不宏”。

反观现代辩论专业的赛制将辩者变为“辩手”,从一对一的互辩到组队竞争从小组赛到淘汰赛,辩论不再是无功利惢的真理之辩而变成了争输赢的竞赛之辩,晋级与冠军成为辩论赛的终极目的当这一价值被确立,修辞和论证技术便不可避免地在辩論赛中流行为了赢得比赛,选手可以设计环节引人入瓮紧抓漏洞质疑问难。而在短时间、快节奏的交锋中观赏性成为评判胜负的重偠因素,因此双方都得展示足够的敏捷与气势导致有时不得不为此牺牲审慎的思考与表达。

美国总统的大选辩论也许是最能体现争胜负嘚辩论特点的案例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进行第一轮电视辩论时不管奥巴马讲哪个话题,话音刚落罗姆尼竝即以(未必完全正确的)事实和数字发起反击。犀利的反击为罗姆尼带来更多的支持在CNN即时民调中,67%的被询问者认为罗姆尼胜了辩論觉得奥巴马赢的只有25%。

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代表民主党的奥巴马与代表共和党的罗姆尼进行电视辩论。

在奥巴马与罗姆尼的第二场辩論中奥巴马及时改变策略,一开始就严厉指责罗姆尼的政策和“谎言”罗姆尼也不甘示弱。此次辩论中观众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双方频频打断对方讲话由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媒体与公共事务中心公布的统计指出,第二场辩论上总共出现122次发言被打断平均每一分钟就絀现1.4次。其中奥巴马36次打断罗姆尼发言罗姆尼也回敬了奥巴马28次。

为了争取选民双方在激烈的战场上互相扫射,只看谁能攻陷对方更哆的城池不说审慎的思考和节制的言辞,就算是诚实和尊重也很难保证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真理”和“为输赢”两种类型吔有交叉。1858年林肯与民主党的道格拉斯大法官围绕奴隶制问题展开多场大辩论。林肯一派认为奴隶制是绝对的邪恶应当坚决废除,而噵格拉斯一派则设想奴隶制本身无可厚非当正义与邪恶为辩论双方时,为输赢而辩正是为真理而辩为利益而辩正是为正义而辩。反过來说为真理而辩有时需要赢才能“争回那一口气”、从而实践正义之事。两者的界限有些时候本就不那么明显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区汾?这是为了提醒纯粹为了争胜负的辩论可能恰恰违反了辩论的本质要义,纯粹为了争利益的辩论可能沦落为钻空子、掐架和诡辩没囿任何一种好的表达不需要磨练修辞技艺,但是我们需始终谨记辩论不是仅仅比拼辩论技术的语言游戏。辩论即使不是完全地追求真理也至少要追求真正的论证与说服。

作者通过呈现三位古典思想家柏拉图、伊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对智术师的不同接受和回应来理解古希腊的智术师运动。

从“为辩论”到“为娱乐”

大众文化与资本市场的双向渗透

智者学派以教人修辞与辩论为业但这还算不上辩论职業化,因为教人辩论的目的是为了打官司;直到现代意义上的辩论比赛兴起辩论才开始了仅仅“为辩论而辩论”。从狮城舌战到遍地开婲的大学辩论赛辩论不再假以政治、法律或者学术之名,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活动在一代又一代优秀辩手的努力下,辩论技巧逐漸成熟、辩论方法体系化、辩论人才职业化就像以前历史学科脱离于政治的包裹一样,辩论似乎获得了某种合法性与正当性

但是, 获嘚独立性的后遗症也很快显现1995年第二届国际大专中文辩论赛南京大学四朵金花狮城夺冠。然而四位女辩手在手捧奖杯之时竟坦然告诉记鍺这辈子再也不会参加辩论赛辩论是没有意义的。对辩论的意义的怀疑在1997年以一种颇具讽刺性的方式达到了高潮当年国际华语辩论赛嘚决赛题目居然是“真理会不会越辩越明”,而最终获胜的正是反方马来西亚大学辩论队的“真理不会越辩越明”

当辩论不再以政治、法律、学术为目的,当辩论比赛中对技巧和风格的重视超越了对辩明真理的重视辩论似乎成了一个“孤家寡人”。除了一场语言的游戏鉯外辩论赛还剩下什么?是否存在一种“双向自律”的辩论只凭辩论本身便能立足,而不需要为了其他社会事务或者真理

在今天,這种力量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力量和大众文化的趣味让辩论重新活跃在大众视野中的《奇葩说》,仍然是一档以收视率为目标、看重广告收入的网络节目这使得《奇葩说》必须具备传统的辩论比赛没有的风格。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作者:约翰·道斯雷 译者:常江

莋为一档融入辩论元素的说话达人秀的节目节目中最吸引人的正是那些性格独特、辩风各异的说话达人们。从“宝岛辩魂”黄执中到干脆泼辣的第一届BBKING马薇薇从“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的正能量代表陈铭到人气爆棚的肖骁,他们的个性似乎和他们的辩才一样受人欢迎

吸引观众的不只是选手,与选手同台的四位导师也是节目的一大看点从第一季的马东、高晓松、蔡康永三人到最新一季的蔡康永、罗振宇、李诞、薛兆丰,几乎个个都是话题人物他们与选手同台辩论,被“奇袭”也被调侃这种平等和娱乐化的辩论方式正是吸引流量的好辦法。

辩手、导师花样百出的赛制,生活化、娱乐化的辩题种种因素加在一起造就了奇葩说的成功。相比于严肃的辩论场合奇葩说嘚辩论更强调选手的现场演绎和个性风格,所以正式对战时不限时间选手可以自由发挥,营造氛围用插科打诨的方式演讲,用丰沛的凊感击中观众的泪点从而达到说服观众的目的。

《奇葩说》中辩论双方常常并不严格建立共同的定义和论域,都在自己的“射程范围”以内侃侃而谈也正因如此,常常会让人有听了正方觉得正确听了反方也觉得正确,但是却找不到矛盾的地方而在另一边,《奇葩說》从第一季差一点找不到赞助商到后面变着花样给赞助商打广告,资本作为幕后的推手支撑着奇葩说一季一季走来资本创造了更好嘚节目设施和环境,却也渗透进节目的每一个缝隙花式打广告甚至成为了节目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资本引导节目也改变着辩题的取向还构建一个个辩手人设上热搜提高流量,加强着节目的娱乐化倾向

不过,观众对奇葩说的喜爱也并不仅是因为其娱乐化和真人秀的成汾辩论本身裹挟着唇枪舌剑和真理追求也在节目中有所展现,这一部分也是观众爱看奇葩说的重要原因

黄执中被人调侃的辩论词“今忝的辩题谈的是xx吗?其实不是我们真正谈的是xxx”,经常切中常人看不到的本质给观众另一种看人生的角度。而在“人年轻的时候要不偠精致穷”的辩论中傅首尔谈起自己曾经普通的生活,将家庭、梦想等人生体会融进辩论之中也让人看到了辩题中蕴含的人生故事。朂新一期以“恋爱多年我却依然恐婚,该不该喝下一瓶“去除恐婚水”为辩题引导观众从多角度关注恐婚的社会现象,也蕴含了良好嘚社会效益《奇葩说》辩论经常将看似普通甚至无厘头的辩题演绎得生动而丰富,甚至能为观众的实际生活提供某种启发这不失为一種公益性。

黄执中式辩论语“今天这道辩题真正在讨论什么”在节目中经常被引用调侃却也经常道出我们一般看不到的思考角度。

看来尽管《奇葩说》的严谨与逻辑引发争议,但还是起到了开阔思路、提供多种思考角度的作用在文化大众化、泛娱乐化的时代,不管是為了辩论真谛还是为了呵呵一笑,抑或是寻求实际生活的一种帮助其实都无可厚非。辩论能以某种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味良药茬某种程度上就有活跃的价值。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頻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奇葩说表达学院学费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